MySQL 数据存储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格式,另一种是列格式。其中,行格式存储方式是 MySQL 中默认的存储方式,也是最常用的存储方式。列格式存储方式主要用于存储大数据类型的字段,例如 BLOB 和 TEXT 类型的字段。
MySQL 行格式存储方式的底层原理是基于 B+ 树索引结构实现的。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每个表都会对应一个 B+ 树索引,其中每个叶子节点存储一条记录。同时,在每个非叶子节点存储了一个区间最小值,即该节点下所有叶子节点所存储记录的最小值。
在行格式存储方式中,MySQL 将每个记录拆分成一个个数据块,称为数据行,每个数据行包含记录的所有字段数据,其中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也会对存储空间产生影响。例如,整型字段通常需要 4 字节的存储空间,字符串字段则需要根据字符串长度来决定存储空间大小。
除了数据行之外,还存在一个记录头部,记录头部包含了该记录的一些元信息,例如记录的长度和时间戳等。此外,InnoDB 存储引擎还为每个数据行维护了一个 6 字节的行标识符(Row ID),用于标识该数据行在索引中的位置。
MySQL 列格式存储方式的底层原理是基于可变数组实现的。在列格式存储方式中,MySQL 将每个字段的数据存储在独立的数据块中,称为数据页,每个数据页包含了该字段的所有值。在读取数据时,MySQL 只需要读取需要的字段对应的数据页即可,可以大大减少数据访问的时间。
总之,MySQL 的数据存储格式主要有行格式和列格式两种,其中行格式存储方式是 MySQL 中默认的存储方式,底层原理是基于 B+ 树索引结构实现的。列格式存储方式主要用于存储大数据类型的字段,底层原理是基于可变数组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