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总结与结构化思考之《金字塔原理》总结

简介: 无论是一次简单的汇报还是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的知识的进行相应的总结,我们的信息要素总是没有经过结构化总结的。你是否会困惑一场汇报或者一些知识的总结该如何进行,或者你已经有了一些总结,但是还并不知道该如何结构化的组织它们,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进行组织。

背景

无论是一次简单的汇报还是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的知识的进行相应的总结,我们的信息要素总是没有经过结构化总结的。你是否会困惑一场汇报或者一些知识的总结该如何进行,或者你已经有了一些总结,但是还并不知道该如何结构化的组织它们,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进行组织。

《金字塔原理》核心知识点脑图梳理

金字塔原理一共出版了两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战篇,本文章是对第一本书理论篇进行重点知识的总结与引导,期中第一本书的1-9章还是纯理论的,10-12偏实战的。

重点内容介绍

金字塔结构是怎样的

条理清晰的文章所表达的各思想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组成总体上的金字塔结构。但是部分人开始总结写作的时候还只有模糊的想法,所以必须梳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

纵向关系上

纵向关系能够很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通过总线关系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横向关系上

下一层次的表述必须保证能够回答上一次上的表述所引起的疑问,同时保证表述符合逻辑。

一般在横向关系的表述上,采用演绎推理或者归纳推理,后面会介绍到这两种推理的形式。

还要一个序言

虽然金字塔结构可以与读者不断的疑问/回答进行对话,但是如果内容跟读者没有相关性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就要有序言。

序言的开头硬向读者说明“背景”的时间和地点,在这“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一般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你的“解决方案”的疑问。

这样可以使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的流程图

第一步 画出主题方框

确认你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第二步 设想主要疑问

思考受众者可能会对你的分享有哪些疑问

第三步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将疑问对应的答案写出来,或者标准出来你是可以回答这些疑问的。

第四步 说明背景

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该主体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这种类型的表述一般读者非常了解,或者根据以往经验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第五步 指出冲突

金字塔原理中,冲突是指,

第六步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冲突”是导致受众者产生疑问的主要原因,否则应该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冲突”到底是什么

自下而上

一般这种时候都是你还没有想清楚,无法构建金字塔的顶部。

第一步 列出所有要点

第二步 找出逻辑关系

第三步 得出结论

如何写序言

需要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

序言的结构

需要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什么是冲突

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常见的序言的几种结构顺序以及效果

标准式 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 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 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 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序言的一些注意事项

  •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 需要必须包含故事所需要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答案
  • 需要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主题的需要

序言常见的模式

常见的模式

发出指示式

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应该如何做”等疑问

请求支持式

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疑问

解释做法式

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疑问

比较选择式

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疑问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金字塔结构再同一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一般分为两种演绎推理或者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注意事项

不适合长篇结构,同时也不适合在关键句中使用,适合在金字塔低层次中使用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注意事项

在较高层次上,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好理解

如何应用逻辑顺序

当你知识已经提取差不多的时候,你要选择一种逻辑顺序来呈现你的知识,同时还要检查你的逻辑顺序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我们的大脑会经过三种分析活动。

分析问题的种类

确定前因后果

采用这种结构来表述的时候,你肯定认为行动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一般这种结构都采用时间顺序

将整体分割成部分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一般采用结构顺序

相似结果进行分分类

这类一般都采用程度顺序

逻辑顺序的种类

时间顺序

按照行动顺序罗列,一次写出达要某一结果的行动或则步骤,应用这种顺序很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步骤的遗漏。

我们在应用时间顺序的时候,罗列所有的信息点,先提取是结果的点,再提取导致这个结果原因的点。当这个结构组织完成后开始反思结果和原因是否有遗漏,或者哪些层次是混乱的

结构顺序

将一个“物体”或者“过程”合理的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划分一般采用 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用重叠,具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程度顺序,比较顺序,或者称为重要性顺序

因为一些观点具有共同性特点聚集在一起然后进行陈诉或者分析时采用的顺序。

指明每组中的项目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一组。再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先强后弱,如果看重情绪表现,也可以先弱后强。

如何检查

看到一系列总结或者分组的时候,首先找出你练的逻辑顺序,如果不能那么就进行相应的组织,如果能就反思逻辑顺序的应用是否合理。

如何概括各组思想

在金字塔结构中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如果你是用演绎法进行思想分组,演绎结论可以直接做为总结句,如果采用的是归纳法,那么上一层次的思考就是归纳思考的过程。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比如

  • 达成业绩的提升需要8件事情
  • 为了解决游戏代理续约问题,我们需要做6件事情

这种总结枯燥乏味并且缺乏吸引力同时会掩盖你思考不完善的事实,是你错失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

当明白我们的主体是之后我们的思想中心就变了,知道了目标领域可以可以找出更多的问题。

  • 业绩的提升需要进行线下环境的门店运营-》这样我们的核心主题就异动到了线下
  • 一种良好的信息合作模式来进行更好的游戏代理-》这样我们的核心主题就转移到了信息合作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可以得到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的时候(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率性语句必须说明各项行动、步骤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行动性语句需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采取行动总是要达成某种母的,因此一系列行动的概括也必定是实施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

总结时必须使用明确的词汇

区分行动的不同层次

比如哪些行动是为了制定目标,哪些行动是为了产生利益,要将行动的层次分析清楚。

最终概括行动的结果

  • 改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描述性语句需要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如果你采用的是描述性结果,对此类思想进行分类的基础是这些思想具有的某种共性

通过结构找出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结构统一后,再分析内部的深层次思想

如何界定问题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与希望得到的结果之间是否有差距。由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成为非期望结果(R1,即现状,Undesired Result).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想到得到的其他结果,称为期望结果(R2,即目标,Desired Result)

解决方案是指如何从现状从R1到目标R2

以上界定问题的方法称为连续分析,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帮助你按照如下顺序寻找答案。

界定问题的框架

界定一个问题,分为4个核心的要素,分别是

  • 切入点/序幕
  • 困扰/困惑
  • 现状(R1,非期望结果)
  • 目标(R2, 期望结果)

切入点/序幕

目前的一些现状

困扰/困惑

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会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了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也就是R1

一般产生困扰可能会有三种原因

  • 外部原因
  • 内部原因
  •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现状R1

需要设法解决或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或者有可能抓住的机会。

目标,期望结果R2

希望能够产生的结果

如何结构化的分析问题

为了有效地找到结论和行动方案,分析人员必须有意识,有条理地去收集事实,得出符合逻辑的发现。

收集信息资料时的调整

即使有了完整的数据,组织好自己的核心观点还是需要大量的努力,所以我们在收集信息之前就迫使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然后再对这些重点原因去收集资料。那如何去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呢,这个时候就需要问题诊断框架。

设计问题诊断框架

通过诊断框架设想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

通过 呈现现有型的结构来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公司或者领域具体的问题都会有清晰的结构,这个时候我们将结构画出来,然后帮助我们辅助分析

通过 寻找因果关系来分析问题

寻找所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的结果。

通过 将产生的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来分析问题

建立逻辑树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如何理解数据分析及数据的预处理,分析建模,可视化
如何理解数据分析及数据的预处理,分析建模,可视化
46 0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数据挖掘
R语言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R语言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
6月前
|
Python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创建易于理解、维护和修改的高质量程序。它强调使用清晰的控制结构、模块化设计和数据抽象来减少程序的复杂性,从而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并通过一个示例代码来展示其应用。
163 1
|
6月前
|
资源调度 数据挖掘 定位技术
使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使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
6月前
|
资源调度 数据挖掘 定位技术
R语言使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R语言使用贝叶斯层次模型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
监控 数据挖掘 关系型数据库
结构化思维的理解与思考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将信息要素从无效转化为有序,提炼核心要点,将信息转化为有结构的知识,更好的帮助大脑理解和记忆,并支持我们清晰表达的通用能力。
1098 2
结构化思维的理解与思考
|
存储 数据管理 数据库
非结构化数据怎么盘点?
非结构化数据怎么盘点?
|
存储 XML 容灾
结构化数据,我该拿你怎么办?
结构化数据,我该拿你怎么办?
149 0
|
数据可视化 Python
使用PyMC进行时间序列分层建模
在统计建模领域,理解总体趋势的同时解释群体差异的一个强大方法是分层(或多层)建模。这种方法允许参数随组而变化,并捕获组内和组间的变化。在时间序列数据中,这些特定于组的参数可以表示不同组随时间的不同模式。
1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