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的伙伴算法把所有的空闲页面分为 10 个块组,每组中块的大小是 2 的幂次方个页面,例如,第 0 组中块的大小都为 2^0 (1 个页面),第 1 组中块的大小都为 2^ 1 (2 个页面),第 9 组中块的大小都为 2^9 (512 个页面)。也就是说,每一组中块的大小是相同的,且这同样大小的块形成一个链表。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该算法的工作原理。
假设要求分配的块的大小为 128 个页面(由多个页面组成的块我们就叫做页面块)。该算法先在块大小为 128 个页面的链表中查找,看是否有这样一个空闲块。如果有,就直接分配;如果没有,该算法会查找下一个更大的块,具体地说,就是在块大小 256 个页面的链表中查找一个空闲块。如果存在这样的空闲块,内核就把这 256 个页面分为两等份,一份分配出去,另一份插入到块大小为 128 个页面的链表中。如果在块大小为 256 个页面的链表中也没有找到空闲页块,就继续找更大的块,即 512 个页面的块。如果存在这样的块,内核就从512 个页面的块中分出 128 个页面满足请求,然后从 384 个页面中取出 256 个页面插入到块大小为 256 个页面的链表中。然后把剩余的 128 个页面插入到块大小为 128 个页面的链表中。如果 512 个页面的链表中还没有空闲块,该算法就放弃分配,并发出出错信号。
以上过程的逆过程就是块的释放过程,这也是该算法名字的来由。满足以下条件的两个
块称为伙伴:
(1)两个块的大小相同;
(2)两个块的物理地址连续。
伙伴算法把满足以上条件的两个块合并为一个块,该算法是迭代算法,如果合并后的块
还可以跟相邻的块进行合并,那么该算法就继续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