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是脑力劳动者,但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其实我们跟体力劳动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出卖自己的时间来工作挣钱,公司购买我们的时间,按照他的工作标准和指令进行执行。这是典型的工业化思维,你搬一天砖,我付给你应得的报酬。它更多的是一种管控,不需要员工太多思考,你只要按照标准把活干好就行了。而思考,是管理者的事情。所以,它的决策与执行是分离的。
这就是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如果管理者得当,也能保证非常高的效率。这样最终工人付出时间来来挣工资,分配模式就变成了员工拿固定的部分,老板拿剩余的,如果效率低,老板可能还会亏钱,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流水线中,绩效的考核是按件的,管理者按照劳动者的极限去制定工作目标,劳动者手脚不停地工作,这样老板才能让利益最大化。
而如今已经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员工依然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不过做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管理者通过制定计划和里程碑来指引整个团队的工作,员工按照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其中,其实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流水线工作中,有班长能随时监控到员工是否在偷懒,随时能看到你的机械化的动作有没有停滞。
脑力劳动者,他坐在电脑前,此时此刻他是在积极工作还是神游天外,其实管理者很难监控得到,因为员工不可能把自己心里想的拿出来给别人看。此种情况下,一般的衡量标准就是根据你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指KPI,当然有些极端的企业,会采用监控员工的聊天软件以及上网记录,在工位安装摄像头等手段来逼迫员工不要偷懒。但毕竟是脑力劳动,员工如果铁了心要偷懒管理者也是无可奈何的,这有个名词叫“划水”,划水的意思就是工作了一天啥产出都没有,你说,尴尬不?
其实脑力劳动者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他的潜力也都是能被激发和挖掘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工作产出是可以无限创新的。
我们认为,知识工作者可以独立思考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创造更大成果。这个时候,学习会变成他自己的事情,进步也变成他自己的事情,他是自我驱动的。这跟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组织来说,就应该是帮助他去创造出更大的成果。而在分配模式上,对于产出,也应该按某种比例分配给员工。通过这种分配机制,能有效促进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共生共长的正向紧密关系。
这背后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相信人是知识工作者,能够自我管理,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把资源最大化转化为成果。组织其实是起到一个支撑、赋能的作用,而不是管控。其实,当你没法整天盯着某人的时候,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工作成果。从交易时间到交易成果,这背后带来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认知到行为都有不一样的改变。
比如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采用的项目制,其实既是一种创造成果的载体,也是成果价值的“模糊计量”方式。所谓的“模糊计量”,就是说,在一个组织里,说做多做少,有时很难精确计量,但是一个项目组内,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就像华为的“项目奖金机制”,项目内部相互评估协调即可。
这个东西看起来容易,但是做到也特别难。它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大家相互之间必须真正的信任,这是一切的前提。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做成这件事的意义很大,这一点上,任老板确实是管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