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缓存? 为什么使用缓存? 什么场景下使用缓存?#
缓存(Cache)就是数据交换的缓冲区,一个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当我们读取数据时会首先从缓存中查找需要的数据,如果找到了则直接执行,找不到的话再从内存中找。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会经常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而从数据库读取数据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并且频繁地去访问数据库会增大数据库压力降低数据库查询性能等,所以我们可以将经常查询且不经常改变的数据保存到缓存中(缓存就是内存中的一个对象),这样用户在查询的时候就不用到数据库中查询(磁盘),从而减少与数据库的交付次数,从而提高查询效率,解决了高并发系统的性能问题。
缓存的本质就是用空间换时间,牺牲数据的实时性,以服务器内存中的数据暂时代替从数据库读取最新的数据,减少数据库IO,减轻服务器压力,减少网络延迟,从而提高访问速度。
Mybatis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Mybatis一级缓存(sqlSession级别)#
一级缓存是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在操作数据库时需要构造SqlSession对象,在对象中有一个 数据结构(HashMap) 用于存储缓存数据,不同的SqlSession之间的缓存数据区域(HashMap)互不影响。
当在同一个sqlSession (会话) 中执行两次相同的SQL语句时,第一次执行完毕会将从数据库中查询的数据写到缓存(内存),第二次查询时会从缓存中获取数据,不再去底层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sqlSession执行了DML操作(insert、update、delete),并提交到数据库,MyBatis则会清空sqlSession中的一级缓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缓存中存储的是最新的信息,避免出现脏读现象。
MyBatis默认开启一级缓存,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当一个sqlSession结束后该sqlSession的一级缓存也就不在了,一级缓存是不能关闭的。
测试说明:
我们可以创建一张学生表,写sql查询语句根据id查询学生信息,定义一个方法,在方法内调用三次该查询,提前开启日志打印方便我们在控制台查看打印的sql语句,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第一次打印了sql语句也就是真正查询了数据库,后面的查询使用了一级缓存,直接在缓存中读取的数据并没有访问数据库。
我们接着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测试,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表中的数据已经存入到缓存中,接下来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测试(insert、update、delete),再进行查询。可以发现进行了增、删、改操作后控制台打印了后面的查询sql语句,也就是再次访问了数据库进行查询,所以清空了一级缓存导致失效了。
我们继续测试,这次我们开启两个SqlSession(会话),在SqlSession1中我们进行查询操作从而开启一级缓存,在SqlSession2我们可以进行(增/删/改)操作,再用SqlSession1去查询,可以发现出现了脏数据,SqlSession1并没有查询到SqlSession2修改后的数据。所以验证了一级缓存只在数据库会话内部共享
小结:
一级缓存(本地缓存), 作用域默认为sql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后, 该Session 中的所有Cache 将被清空。
本地缓存不能被关闭, 但可以调用clearCache()来清空本地缓存, 或者改变缓存的作用域。
在mybatis3.1之后,可以配置本地缓存的作用域,在 mybatis.xml 中配置。
让一级缓存失效的几种情况:
① 不同的SqlSession对应不同的一级缓存
② 同一个SqlSession但是查询条件不同
③ 同一个SqlSession的两次查询期间执行了增删改操作
④ 同一个SqlSession的两次查询期间手动清空了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