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法介绍
1.算法思想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两两比较相邻元素,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往后交换,这样每经过一趟交换,就可将当前序列中最大的元素交换到最后的位置,并且该元素不参与下一趟交换,这样经过n-1趟交换后,即可完成对序列的升序(或降序)排序。
2.优化思路
若序列本身是基本有序的状态,那么可能经过几趟交换后,序列就已经提前达到有序状态,但是次数算法并不会退出,它会固定的执行n-1趟,但是不会再发生元素位置交换,那么此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标志位,用来标记每趟冒泡内部是否发生元素交换,若没有发生,则说明序列已经提前达到有序状态,此时直接返回退出,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算法的效率。
3.算法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趟排序对相邻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将较大的元素往后交换,相同或小于则不会交换。每完成一趟排序,待排序序列长度减一,即上一趟排序交换到最后面的元素不参与下一趟排序。
二、算法实现
1.代码实现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size) { for (int i = 0; i < size - 1; i++) { int flag = 1;//标记是否发生交换 for (int j = 0; j < size - i - 1; j++) {//两两比较 if (arr[j] > arr[j + 1]) { swap(arr[j], arr[j + 1]);//交换元素位置 flag = 0; } } if (flag) {//提前达到有序 return; } } } void PrintArr(int* arr, int size) {//数组打印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cout << arr[i] << ' '; } } void Test() { int arr[] = { 2,5,4,8,7,1,3,9,6 }; int size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PrintArr(arr, size); BubbleSort(arr, size); cout << endl << "排序后:"; PrintArr(arr, size); cout << endl; } int main() { Test(); return 0; }
2.测试用例及结果
测试用例:
arr[]={2,5,4,8,7,1,3,9,6}
测试结果:
三、性能分析
1.时间复杂度
最坏情况
根据算法排序思想可知,最坏情况即序列初始状态为逆序时,此时算法需要执行n-1趟,且每趟的相邻量元素都需要交换,所以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最好情况
同样,最好情况即序列初始已经是有序状态,每趟都不需要发生交换,根据优化思路,只需要遍历一遍序列,发现没有发生元素交换,算法就会立刻退出返回,所以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情况
综合两种情况,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2.空间复杂度
由于算法实现中只使用了几个临时变量作为标记,没有借助额外的辅助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1)。
3.稳定性
因为排序思想是对序列进行顺序遍历并两两比较,将较大的元素往后交换,相同时不会发生交换,所以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所以冒泡排序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