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堆的应用 -- 堆排序和TopK问题

简介: 【数据结构】堆的应用 -- 堆排序和TopK问题

前言

在开始这一节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与堆相关的重点:

1、堆是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的一个具体体现,堆中每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大堆/小堆),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堆使用顺序表存储元素;


2、堆中父节点下标的计算公式:(n-1)/2,左孩子下标:n*2+1,右孩子下标:n*2+2;


3、堆只能在尾部插入数据,且插入数据后需要保证堆的结构,所以在插入数据之后我们要进行向上调整,向上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 (log 以2为底) ;


4、堆只能在头部删除数据,且删除数据后需要保证堆的结构,又因为顺序表头删需要挪动数据,效率很低,所以在堆删除数据会先将堆顶和堆尾的数据进行交换,然后让 size–,再进行向下调整,向下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 (log 以2为底) 。

堆排序

堆排序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它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空间复杂度为 O(1)。

1、建堆

堆排序的第一步就是建堆,建堆有两种方法:向上调整建堆和向下调整建堆。

向上调整建堆: 把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堆的根节点,然后在堆尾依次插入其余元素,每插入一个元素就向上调整一次,从而保证堆的结构;

image.png

向上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 由于堆是完全二叉树,而满二叉树是完全二叉树的一种,所以此处为了简化计算,使用满二叉树来得出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本身看的就是近似值,多几个节点不影响最终结果):

2020062310470442.png

如上图,我们把每一次的节点个数除以每一个节点需要调整的次数,最后再求和,就可以得到一共需要调整的次数;然后再根据满二叉树节点总数与树的高度的关系将表达式中的h替换掉,最终可以得到向上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向下调整建堆: 从倒数第一个非叶子节点 (即最后一个叶节点的父节点) 开始向下调整,直到调整到根。

image.png

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 

2020062310470442.png


如上图,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

综合上面两种建堆方法,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

2、选数

现在我们建堆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选数,假设现在我们要排升序,那么方法一共有三种:


1、建小堆,开辟一个和原数组同等大小的新数组,每次取出堆顶的元素 (最小的元素) 放在新数组中,然后挪动数组中的数据,最后排好序以后再将新数组中的数据覆盖至原数组;


缺点:每次挪动数据的效率很低,且挪动数据会造成堆中其余元素父子关系混乱,需要重新建堆,而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所以二者嵌套后时间复杂度:O(N^2),空间复杂度:O(N);


2、也是建小堆,不过这次我们借鉴堆 pop 数据的方法,先将堆顶的元素放入新数组中,然后交换堆顶和堆尾的元素,之后再向下调整数组中前 n-1 个数据,直到排好序,最后将排好序以后再将新数组中的数据覆盖至原数组;


缺点:虽然此方法可以让我们每次都拿到数组中最小的元素,但是需要开辟额外的空间,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N);


3、建大堆,先将堆顶和堆尾的数据进行交换,使得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处于数组末尾,然后向下调整前 n-1 个元素,使得次大的数据位于堆顶,最后重复前面的步骤,把次大的数据存放到最大的数据之前,直到数组有序;


优点:没有额外的空间消耗,且效率达到了 O(N*logN);


综合上面三种选数的方法,选数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

3、代码

//交换两个节点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向上调整 -- 大堆
void AdjustUp(int a[], int child)
{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找出父节点
  while (child > 0)  //当调整到根节点时不再调整
  {
    if (a[parent] < a[child])
    {
      Swap(&a[parent], &a[child]);
    }
    else
    {
      break;
    }
    //迭代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
//向下调整 -- 大堆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maxchild = parent * 2 + 1;  //找到左孩子(左孩子+1得到右孩子)
  while (maxchild < n)  //调整到数组尾时不再调整
  {
    if (maxchild + 1 < n && a[maxchild + 1] > a[maxchild])
    {
      maxchild += 1;
    }
    if (a[parent] < a[maxchild])
    {
      Swap(&a[parent], &a[maxchild]);
    }
    else
    {
      break;
    }
    //迭代
    parent = maxchild;
    maxchild = parent * 2 + 1;
  }
}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建堆 -- 向上调整建堆:O(N*logN)
  //int i = 1;
  //for (i = 1; i < n; i++)
  //{
  //  AdjustUp(a, i);
  //}
  //建堆 -- 向下调整建堆:O(N)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n-1找到最后一个叶节点,该节点-1/2找到倒数第一个父节点
  {
    AdjustDown(a, n, i);
  }
  //排序 -- 升序(建大堆,向下调整):O(N*logN)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Swap(&a[i], &a[0]);  //交换堆尾和堆顶的元素
    AdjustDown(a, i, 0);  //向下调整
  }
}
int main()
{
  int a[] = { 15, 1, 19, 25, 8, 34, 65, 4, 27, 7 };
  int n = sizeof(a) / sizeof(a[0]);
  //堆排序
  HeapSort(a, n);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i]);
  }
  return 0;
}

2020062310470442.png

TopK 问题

TOP-K问题:即求数据结合中前K个最大的元素或者最小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数据量都比较大;比如:专业前10名、世界500强、富豪榜、游戏中前100的活跃玩家等。


对于Top-K问题,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排序,但是,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排序就不太可取了 (数据都不能一下子全部加载到内存中),最佳的方式就是用堆来解决,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步:用数据集合中前K个元素来建堆 – 前k个最大的元素,则建小堆;前k个最小的元素,则建大堆;


第二步:用剩余的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来比较,不满足则替换堆顶元素;

//交换两个节点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向下调整 -- 小堆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minchild = parent * 2 + 1;  //找到左孩子(左孩子+1得到右孩子)
  while (minchild < n)  //调整到数组尾时不再调整
  {
    if (minchild + 1 < n && a[minchild + 1] < a[minchild])
    {
      minchild += 1;
    }
    if (a[parent] > a[minchild])
    {
      Swap(&a[parent], &a[minchild]);
    }
    else
    {
      break;
    }
    //迭代
    parent = minchild;
    minchild = parent * 2 + 1;
  }
}
int* TopK(int a[], int n, int k)
{
  //开辟K个元素的空间
  int* minHeap = (int*)malloc(sizeof(int) * k);
  if (minHeap == NULL)
  {
    perror("malloc fail");
    return NULL;
  }
  //将数组前K个元素拷贝到新空间
  for (int i = 0; i < k; i++)
  {
    minHeap[i] = a[i];
  }
  //建小堆 -- 向下调整建堆:O(N)
  for (int i = (k - 1 - 1) / 2; i >= 0; i--)  //n-1找到最后一个叶节点,该节点-1/2找到倒数第一个父节点
  {
    AdjustDown(minHeap, k, i);
  }
  //取后N-k个元素与堆顶元素比较,如果大于堆顶元素,就入堆
  for (int i = k; i < n; i++)
  {
    if (minHeap[0] < a[i])
    {
      minHeap[0] = a[i];
      AdjustDown(minHeap, k, 0);
    }
  }
  return minHeap;
}
int main()
{
  int a[] = { 15, 1, 19, 25, 8, 34, 65, 4, 27, 7 };
  int n = sizeof(a) / sizeof(a[0]);
  //TopK问题 -- 前K个最大的元素
  int k = 3;
  int* ret = TopK(a, n, k);
  for (int i = 0; i < k; i++)
  {
    printf("%d ", ret[i]);
  }
  free(ret);
  ret = NULL;
  return 0;
}

2020062310470442.png



相关文章
|
4天前
|
存储 Java
【数据结构】优先级队列(堆)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本文介绍了优先级队列的概念及其底层数据结构——堆。优先级队列根据元素的优先级而非插入顺序进行出队操作。JDK1.8中的`PriorityQueue`使用堆实现,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大根堆中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小于其子节点的值,小根堆则相反。文章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数组模拟实现堆,并提供了创建、插入、删除以及获取堆顶元素的具体步骤。此外,还介绍了堆排序及解决Top K问题的应用,并展示了Java中`PriorityQueue`的基本用法和注意事项。
18 5
【数据结构】优先级队列(堆)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
14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结构】二叉树全攻略,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本文介绍了树形结构及其重要类型——二叉树。树由若干节点组成,具有层次关系。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文中详细描述了二叉树的不同类型,如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及搜索二叉树,并阐述了二叉树的基本性质与存储方式。此外,还介绍了二叉树的实现方法,包括节点定义、遍历方式(前序、中序、后序、层序遍历),并提供了多个示例代码,帮助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38 13
【数据结构】二叉树全攻略,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
11天前
|
存储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树与二叉树的应用_哈夫曼树与哈夫曼曼编码_并查集_二叉排序树_平衡二叉树
本文详细介绍了树与二叉树的应用,涵盖哈夫曼树与哈夫曼编码、并查集以及二叉排序树等内容。首先讲解了哈夫曼树的构造方法及其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接着介绍了并查集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及优化方法;随后探讨了二叉排序树的定义、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最后阐述了平衡二叉树的概念及其在保证树平衡状态下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树与二叉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和优化策略。
|
13天前
|
Java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的深度探索,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本文介绍了栈和队列这两种数据结构。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元素只能从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栈的基本操作包括压栈、出栈、获取栈顶元素、判断是否为空及获取栈的大小。栈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实现,并可用于将递归转化为循环。队列则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元素只能从队尾插入,从队首移除。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入队、出队、获取队首元素、判断是否为空及获取队列大小。队列可通过双向链表或数组实现。此外,双端队列(Deque)支持两端插入和删除元素,提供了更丰富的操作。
14 0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的深度探索,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
1月前
|
算法 C语言 C++
【practise】栈的压入和弹出序列
【practise】栈的压入和弹出序列
|
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栈的括号匹配(实战)与栈的表达式求值&&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本文首先介绍了栈的应用之一——括号匹配,利用栈的特性实现左右括号的匹配检测。接着详细描述了南京理工大学的一道编程题,要求判断输入字符串中的括号是否正确匹配,并给出了完整的代码示例。此外,还探讨了栈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包括中缀、后缀和前缀表达式的转换与计算方法。最后,文章介绍了矩阵的压缩存储技术,涵盖对称矩阵、三角矩阵及稀疏矩阵的不同压缩存储策略,提高存储效率。
|
11天前
|
存储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栈与队列的详解附完整代码
栈是一种仅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常用于解决括号匹配、函数调用等问题。栈分为顺序栈和链栈,顺序栈使用数组存储,链栈基于单链表实现。栈的主要操作包括初始化、销毁、入栈、出栈等。栈的应用广泛,如表达式求值、递归等场景。栈的顺序存储结构由数组和栈顶指针构成,链栈则基于单链表的头插法实现。
|
1月前
栈的几个经典应用,真的绝了
文章总结了栈的几个经典应用场景,包括使用两个栈来实现队列的功能以及利用栈进行对称匹配,并通过LeetCode上的题目示例展示了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栈的几个经典应用,真的绝了
|
17天前
|
Linux C++ Windows
栈对象返回的问题 RVO / NRVO
具名返回值优化((Name)Return Value Optimization,(N)RVO)是一种优化机制,在函数返回对象时,通过减少临时对象的构造、复制构造及析构调用次数来降低开销。在C++中,通过直接在返回位置构造对象并利用隐藏参数传递地址,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制操作。然而,Windows和Linux上的RVO与NRVO实现有所不同,且接收栈对象的方式也会影响优化效果。
|
1月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安全
DKDP用户态协议栈-kni
DKDP用户态协议栈-k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