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模型属于基础研究,我们会提供数据,与高校合作进行算法研发。
算法模型是平台功能核心,同时也对工程师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张晓介绍,智能云科的算法模型主要是通过与诸如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合作研发。
“算法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因而应该交给高校来做。现在行业内基础设施服务商也已经将算法训练做得很成熟,租用一个GPA,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做好的基础算法模型或已有的基础算法模型,然后具体按小时或按颗粒数付费使用。”张晓表示,“之后,我们公司会与社会上众多的资源,包括行业相关专家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相关算法。”
工业APP,市场定义仍不够清晰
工业APP被认为是工业Know how的载体,得到了产业重视。
2018年,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应用软件),全面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重点需求的目标。
工业APP是什么?
方案中给出的定义为: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
“工业APP定义尚不明确,各家工业APP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张晓告诉雷锋网,“我们认为解决了具体工业问题的(APP)才算工业APP。”
谈到消费类APP和工业类APP的差距,张晓认为,“消费类APP与工业类APP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主要还是应用场景的不同。”
平台构建与开源计划
企业平台化是物联网时代的一个特征,多地政府也提出了“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指导性建议。智能云科针对工业互联网搭建了自家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整个平台也将逐步对外开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智能云科在研发的各类APP将会对外开放,“这个也是我们的主要产品”;
第二,开放平台能力,允许第三方基于智能云科平台研发APP并销售;
第三,将工业数据授权给合适的厂商使用。“当然,这必须要基于数据保密、数据安全相关法规。”
另外,张晓告诉雷锋网,智能云科根据自身业务进展,会将自家iPORT通信协议逐渐开放给行业。
工业互联网,如何再进一步?
当下谈到工业互联网,大家更多工作仍停留在初期的连接上,「连接更多设备,获取更多数据」成为现阶段关键。
据智能云科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作为聚焦机床加工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厂商,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范围已涵盖26省、161市,服务客户3000余家,已连接智能设备25300多台,累计服务机时580万小时。
张晓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智能云科的目标是在2020年连接5-10万台数控装备。
雷锋网也特别注意到,智能云科除了做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租赁、数据服务,在2018年还搭建了自家的MRO工业品采购平台。据悉,智能云科希望通过数据驱动该业务发展——通过用户使用数据,匹配相应厂家及产品。这一模式倒是类似现在较为成熟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不过,在数据能力得到进一步挖掘的当下,究竟能为这一模式带来怎样的发展或突破,还有待考量。
做工业互联网就像在种一棵树,设备连接量就是养分,只有提供充足的养分,树干长大了,才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力和对外开放能力,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金融租赁、设备租赁、远程诊断等功能,甚至打造一个工业APP开发平台,运营一个应用市场。
针对工业APP,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带来了红利和更多入局者。不过,据雷锋网了解,相关政策提出不到一年,虽然入局者众多,但大多企业所拥有的工业APP仍然较少,甚至只有几个。
也正如张晓谈到,“目前尚处在泡沫挤出,价值浮现的一个阶段。”
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后,企业在具体业务场景带动,方案构建中不断摸索(并被筛选),在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更为清晰化后,工业Know how将逐渐转变为具体产品,数据服务也将为工业互联网体系构建带来更多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