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磁盘模式

简介: 磁盘模式

1、厚置备延迟置零:

默认的创建格式,创建磁盘时,直接从磁盘分配空间,但对磁盘保留数据不置零。所以当有I/O操作时,只需要做置零的操作。

磁盘性能较好,时间短,适合于做池模式的虚拟桌面

2、厚置备置零(thick):

创建群集功能的磁盘。创建磁盘时,直接从磁盘分配空间,并对磁盘保留数据置零。所以当有I/O操作时,不需要等待直接执行。

磁盘性能最好,时间长,适合于做跑运行繁重应用业务的虚拟机

3、精简置备(thin):

创建磁盘时,占用磁盘的空间大小根据实际使用量计算,即用多少分多少,提前不分配空间,对磁盘保留数据不置零,且最大不超过划分磁盘的大小。

所以当有I/O操作时,需要先分配空间,在将空间置零,才能执行I/O操作。当有频繁I/O操作时,磁盘性能会有所下降

I/O不频繁时,磁盘性能较好;I/O频繁时,磁盘性能较差。时间短,适合于对磁盘I/O不频繁的业务应用虚拟机

普通卷和普通卷延时置零都是按照卷的规格值预分配存储空间,前者会将预分配的空间全部置零,后者再用户第一次写磁盘的时候才会做置零操作。

精简卷则是按照用户使用空间分配存储空间。空间消耗上:普通卷=普通卷延迟置0>精简卷。创建性能上:精简卷>普通延时置零>普通卷。

持久化磁盘在虚拟机复位后,上面的修改数据会保存。但是非持久化磁盘在虚拟机复位后所有对磁盘的修改都回丢掉(例如在网吧或者呼叫中心的使用的场景)。

磁盘配置的时候还是需要结合客户的场景看。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存储 固态存储 测试技术
云计算存储问题之存储磁盘的三大指标如何解决
云计算存储问题之存储磁盘的三大指标如何解决
|
7月前
|
存储 Unix API
云计算存储问题之iSCSI SAN环境中的服务器获得新分配的磁盘卷如何解决
云计算存储问题之iSCSI SAN环境中的服务器获得新分配的磁盘卷如何解决
|
存储 缓存 算法
vSAN数据恢复-开启重删压缩机制的全闪存vSAN数据恢复案例
vsan数据恢复环境: 一套VMware vSAN超融合基础架构,全闪存,开启压缩重删。共11台服务器节点。每台服务器节点上配置1块PCIE固态硬盘和8-10块SSD固态硬盘。 每个服务器节点上创建1个磁盘组,每个磁盘组将1个PCIE固态硬盘识别为2个硬盘作为缓存盘,将8-10个SSD固态硬盘作为容量盘,共同组成vSAN存储空间,用来存储虚拟机文件。 vsan故障&检测: vSAN中一台服务器节点的PCIE缓存盘发生故障,导致vSAN逻辑架构出现故障,2台虚拟机磁盘组件出现问题,虚拟机无法正常使用。
vSAN数据恢复-开启重删压缩机制的全闪存vSAN数据恢复案例
|
缓存 Dragonfly 人工智能
带你读《2022龙蜥社区全景白皮书》——5.3.1 跨云-边-端的只读文件系统EROFS
带你读《2022龙蜥社区全景白皮书》——5.3.1 跨云-边-端的只读文件系统EROFS
152 17
|
缓存 监控 大数据
建议收藏丨大数据集群常用监控命令(内存、磁盘、CPU、网络)
建议收藏丨大数据集群常用监控命令(内存、磁盘、CPU、网络)
建议收藏丨大数据集群常用监控命令(内存、磁盘、CPU、网络)
|
Unix Linux 虚拟化
记一次磁盘扩容全过程
记一次磁盘扩容全过程
|
存储 弹性计算 容灾
混合云存储开启企业上云新路径--阿里云混合云备份容灾方案发布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产。而如果数据中心发生故障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会直接迫使企业走向倒闭。对于企业而言,每一字节业务数据的丢失都是一场重大的灾难!那么,如何保证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不丢失,又如何保障业务不会因为灾难而中断服务?在本文中,相信阿里云混合云备份容灾方案能够解答你的问题。
3293 0
|
SQL Go 数据库
MSSQL-最佳实践-利用文件组实现冷热数据隔离备份方案
--- title: MSSQL-最佳实践-利用文件组实现冷热数据隔离备份方案 author: 风移 --- # 摘要 在SQL Server备份专题分享中,前四期我们分享了:三种常见的数据库备份、备份策略的制定、如何查找备份链以及数据库的三种恢复模式与备份之间的关系。本次月报我们分享SQL Server如何利用文件组技术来实现数据库冷热数据隔离备份的方案。 # 场景引入 假设某公司
15861 0
|
存储 缓存 安全
将云上文件同步至线下存储的一种方案 - 混合云存储网关
在最初的云存储市场,绝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利用云存储的低价和高容量,将本地存储扩展到云上,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利用云存储的高可靠性,保证数据的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数据存储形态越来越多样。在与用户的实际接触中,我们发现不少用户同样有着将云上数据复制/备份至云下存储的需求。2019年12月1日实施的等保2.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0),同样也对云上数据的安全性做了要求,这将进一步拉动用户将数据下云做额外保护的需求。
7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