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详解Redis技术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数据库 Tair(兼容Redis),内存型 2GB
Redis 开源版,标准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标准(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Key-Value 类型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 本文干活满满~~~

第一章 Redis是什么

一 简介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标准(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Key-Value 类型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
它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因为值(value)可以是 字符串(String), 哈希(Map), 列表(list), 集合(sets) 和 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类型。

二 特点

  1.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 string(字符串)、 list(双向链表)、dict(hash 表)、set(集合)、 zset(有序集合)
  2. 支持持久化操作,可以进行 aof 及 rdb 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从而进行数据备份或数据恢复等操作,较好的防止数据丢失的手段。
  3. 支持通过 Replication 进行数据复制,通过 master-slave 机制,可以实时进行数据的 同步复制,支持多级复制和增量复制,master-slave 机制是 Redis 进行 HA 的重要手段。
  4. 单进程请求,所有命令串行执行,并发情况下不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问题。

第二章 安装Redis

一 单机版1

第一步 需要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 gcc 命令:

yum install -y gcc-c++ 

第二步 需要将下载好的 redis 压缩包添加到 linux 服务器中版本:

redis-3.0.0.tar.gz 

第三步 解压压缩包并将其放入usr/local/目录下命令:

tar -zxvf  redis-3.0.0.tar.gz 
cp redis-3.0.0.tar.gz  /usr/local/redis -rf

第四步 编译 redis 命令:进入 redis 的解压完毕的根目录下 , 执行命令:

make 

第五步 安装 redis 命令 : 进 入 redis 的 解 压 完 毕 的 根 目 录 下 , 执行命令 :

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 

第六步:启动 redis

1.前端启动 在 bin 目录下执行命令:

./redis-server   

前置性启动,需要强制退出

(ctrl+c)退出 redis 

2.后端启动 (推荐使用)

​ (1)先将 redis 解压放的目录下的 redis.conf 文件拷贝到安装好的 redis 的 bin 目录下 命令:

cp redis.conf /usr/local/redis/bin 

​ (2)修改拷贝过来的 redis.conf 配置文件 命令:

vim redis.conf 将 daemonize no  改为 yes 

​ (3)启动 redis 在 bin 目录下执行命令:

./redis-server redis.conf 

​ (4)查看 redis 启动是否成功 输入命令:

ps aux|grep red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5) 关闭 redis 的命令

./redis-cli shutdown 

第七步:测试 redis 在 bin 目录下启动 redis 自带的客户端

 ./redis-server redis.conf
 ./redis-cli  

常见 redis 命令:

ping--->pong 

注意:redis 的版本:
**副版本号奇数版本号是测试版,不建议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偶数版本时稳定版建议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3.0 版本更新比较大。集成了集群技术**

二 伪分布式

伪分布式搭建步骤

# 1. 在redis根目录下, 创建三个目录, 在三个目录下执行该命令
##启动三个redis服务,其中6380位主
redis-server --port 6380
redis-server --port 6381 --slaveof 127.0.0.1 6380
redis-server --port 6382 --slaveof 127.0.0.1 6380

# 2. 切换到不同redis实例
redis-cli -p 端口号

# 3. 主从结构中, 从只能实现数据共享.只能查询, 增删改只有主才能才做
## 而且, 主节点宕机后, 从连接失败,无法实现任何操作
## 需要手动输入命令
slaveof no noe
## 6381变为主, 但是从节点6382却无法选择新的主人, 获取新的值,即无法数据同步
## 需要手动输入命令
slaveof 127.0.0.1 6381
## 重启原来的主(因为新指定了主, 因此应该控制它变为从)
redis-server --port 6380 --slaveof 127.0.0.1 6381


# 主从需要手动操作,极不安全(手工操作极不可靠!!!)

三 哨兵

这里特指3.0版本以下的redis
而 3.0及以上每个节点既是主节点又是哨兵

3.0的 redis 启动就会启动哨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哨兵(集群方式运作, 26379)
  • 高可用, 拿集群中从实例为主做备(监督, 提拔)
  • redis-sentinel 位于redis的src目录下,而不是bin目录下, 原因是它可以单独执行,
  • 由架构图, 可以监控一个或多个redis集群
  • 通过监控主服务器, 从而获得主服务器的健康信息和从服务器的信息, 然后和从服务器和其他的哨兵建立联系
  • 哨兵之间需要通讯/联系
  • 无主模型-脑裂网络分区-投票-过半投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哨兵步骤

这里是3.0以下版本搭建哨兵
# 1. 将 redis-sentinel拷贝到bin目录下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配置环境变量直接可以在任何shell下使用redis 

# 2. 写三个配置文件 s1.conf.   s2.conf,   s3.conf
---------
# 哨兵集群配置文件内容
# s1.conf
port 26380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80 2
# s2.conf
port 26381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80 2
# s3.conf
port 26382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80 2
----------
ps: 
这一行代表sentinel监控的master的名字叫做mymaster,地址为127.0.0.1:6380,
行尾最后的一个2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网络是不可靠的,
有时候一个sentinel会因为网络堵塞而误以为一个master redis已经死掉了,
当sentinel集群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变得很简单,
只需要多个sentinel互相沟通来确认某个master是否真的死了,
这个2代表,当集群中有2个sentinel认为master死了时,
才能真正认为该master已经不可用了。
(sentinel集群中各个sentinel也有互相通信,通过gossip协议)。

# 3. 在redis集群中启动哨兵集群
## 启动redis主从集群(--slaveof指定主服务器, 这里因为全在一台服务器上面所以使用的本机回环地址)
redis-server --port 6380  
redis-server --port 6382 --slaveof 127.0.0.1 6380 
redis-server --port 6381 --slaveof 127.0.0.1 6380 
## 启动哨兵集群(三个节点)
redis-sentinel s1.conf
redis-sentinel s2.conf
redis-sentinel s3.conf

# 4. 测试哨兵功能
## 关闭其中redis集群主节点 ,过一会redis会通过投票机制自动选出一个主
## 我们然后再次启动原来的主节点, 发现它虽然以主的方式启动, 但已经不能作为主了, 因为被投票选中的主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四 完全分布式

Redis3.0版本之后支持 Cluster。集群要求集群节点中必须要支持主备模式, 也就说集群中的主节点(Master)至少要有一个从节点(Slave)
每一个蓝色的圈都代表着一个 redis集群中的主节点。它们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客户端可以与任何一个节点相连接,然后就可以访问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对其进行存取和其他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Cluster选举:容错

  • Redis之间通过互相的 ping-pong判断是否节点可以连接上。如果有一半以上的节点去ping一个节点的时候没有回应,集群就认为这个节点宕机了,然后去连接它的从节点。
  • 如果某个节点和所有从节点全部挂掉,我们集群就进入 fail状态。还有就是如果有一半以上的主节点宕机,那么我们集群同样进入 fail了状态。这就是我们的 redis的投票机制,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投票过程是集群中所有 master参与,如果半数以上 master节点与 master节点通信超时(cluster-node-timeout),认为当前 master节点挂掉.
什么时候整个集群不可用(cluster_state:fail)?

  • 如果集群任意 master挂掉,且当前 master没有 slave。此时集群进入 fail状态,也可以理解成集群的 slot映射[0-16383]不完整时进入 fail状态。
  • 如果集群超过半数以上 master挂掉,无论是否有 slave,集群进入 fail状态.

Redis-Cluster数据存储

  • 当我们的存取的 key到达的时候,redis会根据 crc16的算法得出一个结果,然后把结果对 16384求余数,这样每个 key都会对应一个编号在 0-16383之间的哈希槽,通过这个值,去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Node1执行 set name kevin

  • 使用 CRC16算法对 key进行计算,得到一个数字,然后对数字进行取余。

CRC16 : name = 26384
26384%16384 = 10000

  • 查找到包含 10000插槽的节点,比如是 node2,自动跳转到 node2,在 node2上执行 set name kevin命令完成数据的插入,如果在 node1上执行 get name,先使用 CRC16算法对 key进行计算,在使用16384取余,得到插槽的下标,然后跳到拥有该插槽的 node2中执行 get name命令,并返回结果。

redis集群分片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求

**搭建一个 Redis的最小集群,使用伪集群方式。==这里是学习java高级技术时的笔记,只需要将每个端口对应的redis放到一个主机上即可实现全分布式搭建(一个服务器一个实例)==
Redis中最小的集群三对主从。在 192.168.179.131中安装 6个 redis实例。
如果使用已经使用过的单机版创建集群时,需要删除 dump.rdb与 apeendonly.aof文件。
6个 redis实例的端口分配:8001、8002、8003、8004、8005、8006**

集群步骤

第一步
安装 ruby环境

命令:  yum install ruby

第二步
安装ruby的包管理器

命令:yum install rubygems

第三步1
进入到 redis的安装目录下的 src目录下找到到 redis-trib.rb这个文件是启动集群时需要的脚本

第四步1
这个脚本的执行需要依赖于一些其他的 ruby 包所以我们还要下载一个redis-3.0.0.gem将这个文件上传到 linux服务器中

第五步安装这个 ruby包

命令:gem install redis-3.0.0.gem

第六步
先在 local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名称为:redis-cluster

命令:mkdir redis-cluster

第七步
将安装好的 redis下的 bin目录拷贝到 redis-cluster目录下并起名为 redis01

命令:进入到 redis目录下执行:cp  bin ../redis-cluster/redis01 -r

第八步 修改 redis01/redis.conf配置文件

命令:vim redis.conf

(1)修改端口:将端口号该为8001
(2)修改开启集群在配置文件中搜索 cluster
找到后将默认为注释的 cluster-enabled yes去掉注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九步
将这个redis01拷贝 6份到当前这个目录下
命令:

cp  redis01/ redis02 -r
cp  redis01/ redis03 -r
cp  redis01/ redis04 -r
cp  redis01/ redis05 -r
cp  redis01/ redis06 -r

第十步
修改拷贝的这些 redis的端口(后面依次为8002-8006)
命令: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vim redis02/redis.conf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vim redis03/redis.conf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vim redis04/redis.conf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vim redis05/redis.conf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vim redis06/redis.conf


第十一步
把创建集群的ruby脚本复制到 redis-cluster中,在原来你解压过后的redis中的src下找

命令:[root@localhost src]# cp *.rb /usr/local/redis-cluster/

第十二步
在[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下创建一个能够批量启动redis服务的脚本程序

命令:vim startall.sh






第十三步
在脚本文件中批量启动服务添加命令
命令:

    cd redis01
    ./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02
    ./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03
    ./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04
    ./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05
    ./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cd redis06
    ./redis-server redis.conf
    cd ..

第十四步
将批量启动脚本设置为可执行权限

命令:
chmod +x startall.sh     --有可能授权失败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sudo chmod  777 startall.sh     --一定成功

第十五步
执行这个批量启动的脚本

命令:[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startall.sh

第十六步
查看 redis是否启动成功

命令:ps aux|grep redis

第十七步
创建集群,ip为自己虚拟机地址,端口号分别为刚刚通过配置文件配置的8001-8006,复制好敲回车!
命令: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179.131:8001   192.168.179.131:8002  192.168.179.131:8003 192.168.179.131:8004 192.168.179.131:8005 192.168.179.131:8006

会出现一个询问对话,输入yes后效果如下图,则代表安装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试Redis集群

创建数据

创建一些数据在集群中,关闭集群,然后看数据能否被备份
可以连接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进行测试注意一定要有-c参数,否则能连上,但是无法操作 redis集群。

命令:[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1  -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闭集群

创建脚本并授权

这里是用于批处理(关闭集群)操作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vim shutdownall.sh
[root@localhost redis-cluster]# chmod -x shutdownall.sh

脚本内容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1 shutdown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2 shutdown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3 shutdown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4 shutdown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5 shutdown
./redis01/redis-cli -h 192.168.179.131 -p 8006 shutdown

重启集群

打开客户端,查看集群中数据是否存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章 Redis数据类型

Redis的数据类型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1. 在进入redis的命令行后: 输入help 即可查看帮助手册(图1)
  2. 有帮助手册图1可知 help命令的具体用法

    # 查看每种数据类型的帮助(图2)
    help @string (hash,list...)
    ##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命令(蓝色字体后面的灰色字体)提示了我们该命令的用法!!!
    eg: help @string
    
    # 查看每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图3)
    help 具体命令
    
    # 使用tab快速补全
    eg: help g+tab  ->会补全所有以g开头的命令,例如get,再按一次tab进行切换 
    
    # 启动redis客户端的相关参数的帮助手册( 图4 )
    redis-cli -h

图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String(字符串)

Redis 字符串是字节序列。Redis 字符串是二进制安全的,这意味着他们有一个已知的长度没有任何特殊字符终止,所以你可以存储任何东西,512 兆为上限
  • set key value 设置值,get key 取值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img-Y5x1lr0Y-1563977125013)(C:\Users\曹海洋\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563976999458.png)]

  • getset key value 返回旧值设置新值
  • incr 让当前键值以 1 的数量递增,并返回递增后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ncrby 可以指定参数一次增加的数值,并返回递增后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ecr 让当前键值以 1 的数量递减 并返回递减后的值
  • decrby 可以指定参数一次递减的数值,并返回递减后的值
  • incrbyfloat 可以递增一个双精度浮点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ppend 作用是向键值的末尾追加 value。如果键不存在则将该键的值设置为 value。返回值是追加后字符串的总长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get/mset 作用与 get/set 相似,不过 mget/mset 可以同时获得/设置多个键的键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el 根据 key 来删除 (nil代表为空)
  • flushdb 清除当前库的所有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Hash(hash 表)

Redis 的哈希是键值对的集合。 Redis 的哈希值是字符串字段和字符串值之间的映射, 因此它们被用来表示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get 获取一个哈希键的值 hget key field (返回value)
  • hset 存储一个哈希键值对的集合 (返回Integer类型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mset 存储一个或多个哈希是键值对的集合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N keyN
  • hmget 获取多个指定的键的值 hmget key field1 ... field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exists 判断哈希表中的字段名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返回 1 否则返回 0 hexists key fiel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del 删除一个或多个字段 hdel key fiel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getall 获取所有哈希是键值对的集合 hgetall 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vals 只返回字段值 hvals 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keys 只返回字段名 hkeys 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len 返回 key 的 hash 的元素个数 hlen 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List链表

Redis 的链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排序插入顺序。可以添加元素到 Redis 的列表的头部或尾部。 下标从0开始, 返回值表示加入链表的顺序
需要牢记: Push 相当于推进 Pop 相当于弹出 ,list操作类似对栈进行操作(先入后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

redis 127.0.0.1:6379> lpush tutoriallist 
redis (integer) 1 
redis 127.0.0.1:6379> lpush tutoriallist mongodb 
(integer) 2 
redis 127.0.0.1:6379> lpush tutoriallist rabitmq 
(integer) 3 
redis 127.0.0.1:6379> lrange tutoriallist 0 10 
1) "rabitmq" 
2) "mongodb" 
3) "redis 
  • lpush key value 向链表左侧添加
  • rpush key value 向链表右侧添加

注意: 返回的Integer代表这个是第几个入栈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pop key 从左边移出一个元素
  • rpop key 从右边移出一个元素 (都是从两边向中间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len key 返回链表中元素的个数 , 相当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select count(*) lrange key start end
  • lrange 命令将返回索引从 start 到 stop 之间的所有元素。 Redis 的列表起始索引为 0。

lrange 也支持负索引 lrange ll -2 -1 如 -1 表示最右边第一个元素 -2 表示最右边第二 个元素,依次类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index key indexnumber 如果要将列表类型当做数组来用,lindex 命令是必不可少的。 lindex 命令用来返回指定索引的元素,索引从 0 开始 如果是负数表示从右边开始计算的索引,最右边元素的索引是-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set keyindexnumber value 是另一个通过索引操作列表的命令,它会将索引为 index 的元素赋值为 val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Set(集合)

Redis 中的set的集合是字符串的无序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add key value 添加一个 string 元素到,key 对应的 set 集合中,成功返回 1,如果元素已经在集合中返回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card key 返回 set 的元素个数,如果 set 是空或者 key 不存在返回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members key 返回 key 对应 set 的所有元素,结果是无序的
  • sismember key value 判断 value 是否在 set 中,存在返回 1,0 表示不存在或者 key 不存在

    • srem key value 从 key 对应 set 中移除给定元素,成功返回 1,如果 value 在集合中不存 在或者 key 不存在返回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SortSet(有序集合)

Redis 的有序集合类似于 java中的LinkedHashSet 集合,有序(插入顺序),字符串不重复的集合。
  • zadd key score value 将一个或多个 value 及其 socre 加入到 set 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zrange key start end 0 和-1 表示从索引为 0 的元素到最后一个元素(同LRANGE 命令相似)

解释: 因为0代表插入第一元素, -1代表插入的最后一个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zrange key 0 -1 withscores 也可以连同顺序一块输出,使用 WITHSCORES 参数

注意: redis排序集可以用在很多方面, 例如音乐排行榜, 统计用户活跃榜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zremrangebyscore key start end 可用于范围删除操作 (删除时下标从1开始

因为如果从0开始 ,该集合已经被删除彻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ucc.alicdn.com/images/user-upload-01/2019072510243214.png)

6、Redis其他常用命令

  • ping 测试 redis 是否链接 , 如果已链接返回 PONG
  • echo value 测试 redis 是否链接 , 如果已链接返回 echo 命令后给定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keys 返回所有的 key 可以加 通配符,匹配所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exists key 判断 string 类型一个 key 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返回 1 否则返回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expire key time(s) 设置一个 key 的过期时间, 单位秒。时间到达后会删除 key 及 value
  • ttl key 查询已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 的剩余时间
    **如果返回-2 表示该键值对已经被删除 ,返回-2后使用get获取 key时会返回nil ;
    返回-1过期时间表示已被移除,已被持久化到redis数据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ersist 移除给定 key 的过期时间 (-1代表该缓存已失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elect dbindex 选择数据库(0-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ove key dbIndex 将当前数据库中的 key 转移到其他数据库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bsize 返回当前数据库中的 key 的数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nfo 获取服务器的信息和统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lushdb 删除当前选择的数据库中的 key
  • flushall 删除所有数据库中的所有 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quit 退出连接

高级命令

# 查看当前key的存储类型
type key

# 查看当前key的真正类型
object encoding key

# 查看所有key
key * 
# 查看和问号数相等的key( 图1 )
key ?

图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章 Redis的配置以及持久化方案

1、Redis.conf文件

redis.conf并不会随着我们安装后保存到Redisde 根目录下,所以我们在使用时,需要将解压过后的配置文件复制到安装后的Redis/bin(放在这里方便修改)的目录下

#redis.conf
# Redis configuration file example.
# ./redis-server /path/to/redis.conf
################################## INCLUDES###################################
#这在你有标准配置模板但是每个redis服务器又需要个性设置的时候很有用。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GENERAL#####################################
#是否在后台执行,yes:后台运行;no:不是后台运行(老版本默认)
daemonize yes
#3.2里的参数,是否开启保护模式,默认开启。要是配置里没有指定bind和密码。开启该参数后,redis只会本地进行访问,拒绝外部访问。要是开启了密码和bind,可以开启。否则最好关闭,设置为no。
protected-mode yes
#redis的进程文件
pidfile /var/run/redis/redis-server.pid
#redis监听的端口号。
port 6379
#此参数确定了TCP连接中已完成队列(完成三次握手之后)的长度,当然此值必须不大于Linux系统定义的/proc/sys/net/core/somaxconn值,默认是511,而Linux的默认参数值是128。当系统并发量大并且客户端速度缓慢的时候,可以将这二个参数一起参考设定。该内核参数默认值一般是128,对于负载很大的服务程序来说大大的不够。一般会将它修改为2048或者更大。在/etc/sysctl.conf中添加:net.core.somaxconn = 2048,然后在终端中执行sysctl -p。
tcp-backlog 511
#指定 redis只接收来自于该 IP地址的请求,如果不进行设置,那么将处理所有请求
#bind 127.0.0.1
#配置unix socket来让redis支持监听本地连接。
# unixsocket /var/run/redis/redis.sock
#配置unix socket使用文件的权限
# unixsocketperm 700
#此参数为设置客户端空闲超过timeout,服务端会断开连接,为0则服务端不会主动断开连接,不能小于0。
timeout 0
#tcpkeepalive参数。如果设置不为0,就使用配置tcp的SO_KEEPALIVE值,使用keepalive有两个好处:检测挂掉的对端。降低中间设备出问题而导致网络看似连接却已经与对端端口的问题。在Linux内核中,设置了keepalive,redis会定时给对端发送ack。检测到对端关闭需要两倍的设置值。
tcp-keepalive 0
#指定了服务端日志的级别。级别包括:debug(很多信息,方便开发、测试),verbose(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是没有debug级别信息多),notice(适当的日志级别,适合生产环境),warn(只有非常重要的信息)
loglevel notice
#指定了记录日志的文件。空字符串的话,日志会打印到标准输出设备。后台运行的redis标准输出是/dev/null。
logfile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
#是否打开记录syslog功能
# syslog-enabled no
#syslog的标识符。
# syslog-ident redis
#日志的来源、设备
# syslog-facility local0
#数据库的数量,默认使用的数据库是DB 0。可以通过”SELECT “命令选择一个db
databases 16
################################SNAPSHOTTING################################
#快照配置
#注释掉“save”这一行配置项就可以让保存数据库功能失效
#设置sedis进行数据库镜像的频率。
# 900秒(15分钟)内至少1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 300秒(5分钟)内至少1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 60秒(1分钟)内至少1000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当RDB持久化出现错误后,是否依然进行继续进行工作,yes:不能进行工作,no:可以继续进行工作,可以通过info中的rdb_last_bgsave_status了解RDB持久化是否有错误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使用压缩rdb文件,rdb文件压缩使用LZF压缩算法,yes:压缩,但是需要一些cpu的消耗。no:不压缩,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
rdbcompression yes
#是否校验rdb文件。从rdb格式的第五个版本开始,在rdb文件的末尾会带上CRC64的校验和。这跟有利于文件的容错性,但是在保存rdb文件的时候,会有大概10%的性能损耗,所以如果你追求高性能,可以关闭该配置。
rdbchecksum yes
#rdb文件的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数据目录,数据库的写入会在这个目录。rdb、aof文件也会写在这个目录
dir /root/temp
################################# REPLICATION#################################
#复制选项,slave复制对应的master。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如果master设置了requirepass,那么slave要连上master,需要有master的密码才行。masterauth就是用来配置master的密码,这样可以在连上master后进行认证。
#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当从库同主机失去连接或者复制正在进行,从机库有两种运行方式:1)如果slave-serve-stale-data设置为yes(默认设置),从库会继续响应客户端的请求。2)如果slave-serve-stale-data设置为no,除去INFO和SLAVOF命令之外的任何请求都会返回一个错误”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作为从服务器,默认情况下是只读的(yes),可以修改成NO,用于写(不建议)。
slave-read-only yes
#是否使用socket方式复制数据。目前redis复制提供两种方式,disk和socket。如果新的slave连上来或者重连的slave无法部分同步,就会执行全量同步,master会生成rdb文件。有2种方式:disk方式是maste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把rdb文件保存到磁盘,再把磁盘上的rdb文件传递给slave。socket是maste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直接把rdb文件以socket的方式发给slave。disk方式的时候,当一个rdb保存的过程中,多个slave都能共享这个rdb文件。socket的方式就的一个个slave顺序复制。在磁盘速度缓慢,网速快的情况下推荐用socket方式。
repl-diskless-sync no
#diskless复制的延迟时间,防止设置为0。一旦复制开始,节点不会再接收新slave的复制请求直到下一个rdb传输。所以最好等待一段时间,等更多的slave连上来。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slave根据指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发送ping请求。时间间隔可以通过   repl_ping_slave_period来设置,默认10秒。
# repl-ping-slave-period 10
#复制连接超时时间。master和slave都有超时时间的设置。master检测到slave上次发送的时间超过repl-timeout,即认为slave离线,清除该slave信息。slave检测到上次和master交互的时间超过repl-timeout,则认为master离线。需要注意的是repl-timeout需要设置一个比repl-ping-slave-period更大的值,不然会经常检测到超时。
# repl-timeout 60
#是否禁止复制tcp链接的tcpnodelay参数,可传递yes或者no。默认是no,即使用tcpnodelay。如果master设置了yes来禁止tcp   nodelay设置,在把数据复制给slave的时候,会减少包的数量和更小的网络带宽。但是这也可能带来数据的延迟。默认我们推荐更小的延迟,但是在数据量传输很大的场景下,建议选择yes。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复制缓冲区大小,这是一个环形复制缓冲区,用来保存最新复制的命令。这样在slave离线的时候,不需要完全复制master的数据,如果可以执行部分同步,只需要把缓冲区的部分数据复制给slave,就能恢复正常复制状态。缓冲区的大小越大,slave离线的时间可以更长,复制缓冲区只有在有slave连接的时候才分配内存。没有slave的一段时间,内存会被释放出来,默认1m。
# repl-backlog-size 5mb
#master没有slave一段时间会释放复制缓冲区的内存,repl-backlog-ttl用来设置该时间长度。单位为秒。
# repl-backlog-ttl 3600
#当master不可用,Sentinel会根据slave的优先级选举一个master。最低的优先级的slave,当选master。而配置成0,永远不会被选举。
  
 
slave-priority 100
#redis提供了可以让master停止写入的方式,如果配置了min-slaves-to-write,健康的slave的个数小于N,mater就禁止写入。master最少得有多少个健康的slave存活才能执行写命令。这个配置虽然不能保证N个slave都一定能接收到master的写操作,但是能避免没有足够健康的slave的时候,master不能写入来避免数据丢失。设置为0是关闭该功能。
# min-slaves-to-write 3
#延迟小于min-slaves-max-lag秒的slave才认为是健康的slave。
# min-slaves-max-lag 10
#设置1或另一个设置为0禁用这个特性。
# Setting one or the other to 0 disables the feature.
# By default min-slaves-to-write is set to 0 (feature disabled) and
# min-slaves-max-lag is set to 10.
################################## SECURITY
###################################
#requirepass配置可以让用户使用AUTH命令来认证密码,才能使用其他命令。这让redis可以使用在不受信任的网络中。为了保持向后的兼容性,可以注释该命令,因为大部分用户也不需要认证。使用requirepass的时候需要注意,因为redis太快了,每秒可以认证15w次密码,简单的密码很容易被攻破,所以最好使用一个更复杂的密码。
# requirepass foobared
#把危险的命令给修改成其他名称。比如CONFIG命令可以重命名为一个很难被猜到的命令,这样用户不能使用,而内部工具还能接着使用。
#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设置成一个空的值,可以禁止一个命令
# rename-command CONFIG ""
################################### LIMITS####################################
#设置能连上redis的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量。默认是10000个客户端连接。由于redis不区分连接是客户端连接还是内部打开文件或者和slave连接等,所以maxclients最小建议设置到32。如果超过了maxclients,redis会给新的连接发送’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并关闭连接。
# maxclients 10000
#redis配置的最大内存容量。当内存满了,需要配合maxmemory-policy策略进行处理。注意slave的输出缓冲区是不计算在maxmemory内的。所以为了防止主机内存使用完,建议设置的maxmemory需要更小一些。
# maxmemory <bytes>
#内存容量超过maxmemory后的处理策略。
#volatile-lru:利用LRU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volatile-random:随机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volatile-ttl:移除即将过期的key,根据最近过期时间来删除(辅以TTL)
#allkeys-lru:利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
#allkeys-random:随机移除任何key。
#noeviction:不移除任何key,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上面的这些驱逐策略,如果redis没有合适的key驱逐,对于写命令,还是会返回错误。redis将不再接收写请求,只接收get请求。写命令包括:set setnx setex append incr decr rpush lpushrpushx lpushx linsert lset rpoplpush sadd sinter sinterstore sunion sunionstoresdiff sdiffstore zadd zincrby zunionstore zinterstore hset hsetnx hmset hincrbyincrby decrby getset mset msetnx exec sort。
#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lru检测的样本数。使用lru或者ttl淘汰算法,从需要淘汰的列表中随机选择sample个key,选出闲置时间最长的key移除。
# maxmemory-samples 5
##############################APPENDONLYMODE###############################
#默认redis使用的是rdb方式持久化,这种方式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足够用了。但是redis如果中途宕机,会导致可能有几分钟的数据丢失,根据save来策略进行持久化,Append  Only File是另一种持久化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持久化特性。Redis会把每次写入的数据在接收后都写入  appendonly.aof文件,每次启动时Redis都会先把这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内存里,先忽略RDB文件。appendonly no#aof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持久化策略的配置
#no表示不执行fsync,由操作系统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速度最快。
#always表示每次写入都执行fsync,以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
#everysec表示每秒执行一次fsync,可能会导致丢失这1s数据。
appendfsync everysec
#在aof重写或者写入rdb文件的时候,会执行大量IO,此时对于everysec和always的aof模式来说,执行fsync会造成阻塞过长时间,no-appendfsync-on-rewrite字段设置为默认设置为no。如果对延迟要求很高的应用,这个字段可以设置为yes,否则还是设置为no,这样对持久化特性来说这是更安全的选择。设置为yes表示rewrite期间对新写操作不fsync,暂时存在内存中,等rewrite完成后再写入,默认为no,建议yes。Linux的默认fsync策略是30秒。可能丢失30秒数据。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aof自动重写配置。当目前aof文件大小超过上一次重写的aof文件大小的百分之多少进行重写,即当aof文件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Redis能够调用bgrewriteaof对日志文件进行重写。当前AOF文件大小是上次日志重写得到AOF文件大小的二倍(设置为100)时,自动启动新的日志重写过程。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设置允许重写的最小aof文件大小,避免了达到约定百分比但尺寸仍然很小的情况还要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文件可能在尾部是不完整的,当redis启动的时候,aof文件的数据被载入内存。重启可能发生在redis所在的主机操作系统宕机后,尤其在ext4文件系统没有加上data=ordered选项(redis宕机或者异常终止不会造成尾部不完整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选择让redis退出,或者导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如果选择的是yes,当截断的aof文件被导入的时候,会自动发布一个log给客户端然后load。如果是no,用户必须手动redis-check-aof修复AOF文件才可以。
aof-load-truncated yes
################################ LUA SCRIPTING ###############################
#如果达到最大时间限制(毫秒),redis会记个log,然后返回error。当一个脚本超过了最大时限。只有SCRIPT KILL和SHUTDOWN  NOSAVE可以用。第一个可以杀没有调write命令的东西。要是已经调用了write,只能用第二个命令杀。
lua-time-limit 5000
################################ REDIS CLUSTER ###############################
#集群开关,默认是不开启集群模式。
  
 
# cluster-enabled yes
#集群配置文件的名称,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集群相关的配置文件,持久化保存集群的信息。这个文件并不需要手动配置,这个配置文件有Redis生成并更新,每个Redis集群节点需要一个单独的配置文件,请确保与实例运行的系统中配置文件名称不冲突
#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节点互连超时的阀值。集群节点超时毫秒数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在进行故障转移的时候,全部slave都会请求申请为master,但是有些slave可能与master断开连接一段时间了,导致数据过于陈旧,这样的slave不应该被提升为master。该参数就是用来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断线的时间是否过长。判断方法是:
#比较slave断开连接的时间和(node-timeout  * slave-validity-factor) +
repl-ping-slave-period
#如果节点超时时间为三十秒,并且slave-validity-factor为10,假设默认的repl-ping-slave-period是10秒,即如果超过310秒slave将不会尝试进行故障转移
#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10
#master的slave数量大于该值,slave才能迁移到其他孤立master上,如这个参数若被设为2,那么只有当一个主节点拥有2个可工作的从节点时,它的一个从节点会尝试迁移。
#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1
#默认情况下,集群全部的slot有节点负责,集群状态才为ok,才能提供服务。设置为no,可以在slot没有全部分配的时候提供服务。不建议打开该配置,这样会造成分区的时候,小分区的master一直在接受写请求,而造成很长时间数据不一致。
#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
################################## SLOW LOG
###################################
###slog log是用来记录redis运行中执行比较慢的命令耗时。当命令的执行超过了指定时间,就记录在slow log中,slog  log保存在内存中,所以没有IO操作。
#执行时间比slowlog-log-slower-than大的请求记录到slowlog里面,单位是微秒,所以1000000就是1秒。注意,负数时间会禁用慢查询日志,而0则会强制记录所有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慢查询日志长度。当一个新的命令被写进日志的时候,最老的那个记录会被删掉。这个长度没有限制。只要有足够的内存就行。你可以通过 SLOWLOG RESET来释放内存。
slowlog-max-len 128
################################ LATENCY MONITOR
##############################
#延迟监控功能是用来监控redis中执行比较缓慢的一些操作,用LATENCY打印redis实例在跑命令时的耗时图表。只记录大于等于下边设置的值的操作。0的话,就是关闭监视。默认延迟监控功能是关闭的,如果你需要打开,也可以通过CONFIG SET命令动态设置。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 EVENT NOTIFICATION
##############################
#键空间通知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订阅频道或模式,来接收那些以某种方式改动了 Redis数据集的事件。因为开启键空间通知功能需要消耗一些 CPU,所以在默认配置下,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notify-keyspace-events的参数可以是以下字符的任意组合,它指定了服务器该发送哪些类型的通知:
  
 
##K键空间通知,所有通知以  __keyspace@__为前缀
##E键事件通知,所有通知以  __keyevent@__为前缀
##g DEL、  EXPIRE、 RENAME等类型无关的通用命令的通知
##$字符串命令的通知
##l列表命令的通知
##s集合命令的通知
##h哈希命令的通知
##z有序集合命令的通知
##x过期事件:每当有过期键被删除时发送
##e驱逐(evict)事件:每当有键因为  maxmemory政策而被删除时发送
##A参数  g$lshzxe的别名
#输入的参数中至少要有一个 K或者 E,否则的话,不管其余的参数是什么,都不会有任何通知被分发。详细使用可以参考http://redis.io/topics/notificationsnotify-keyspace-events  ""
############################### ADVANCED CONFIG###############################
#数据量小于等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的用ziplist,大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用hash
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
#value大小小于等于hash-max-ziplist-value的用ziplist,大于hash-max-ziplist-value用hash。
hash-max-ziplist-value 64
#数据量小于等于list-max-ziplist-entries用ziplist,大于list-max-ziplist-entries用list。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value大小小于等于list-max-ziplist-value的用ziplist,大于list-max-ziplist-value用list。
list-max-ziplist-value 64
#数据量小于等于set-max-intset-entries用iniset,大于set-max-intset-entries用set。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数据量小于等于zset-max-ziplist-entries用ziplist,大于zset-max-ziplist-entries用zset。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value大小小于等于zset-max-ziplist-value用ziplist,大于zset-max-ziplist-value用zset。
zset-max-ziplist-value 64
#value大小小于等于hll-sparse-max-bytes使用稀疏数据结构(sparse),大于hll-sparse-max-bytes使用稠密的数据结构(dense)。一个比16000大的value是几乎没用的,建议的value大概为3000。如果对CPU要求不高,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建议设置到10000左右。
hll-sparse-max-bytes 3000
#Redis将在每100毫秒时使用1毫秒的CPU时间来对redis的hash表进行重新hash,可以降低内存的使用。当你的使用场景中,有非常严格的实时性需要,不能够接受Redis时不时的对请求有2毫秒的延迟的话,把这项配置为no。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可以设置为yes,以便能够尽可能快的释放内存。activerehashing yes
##对客户端输出缓冲进行限制可以强迫那些不从服务器读取数据的客户端断开连接,用来强制关闭传输缓慢的客户端。
#对于normalclient,第一个0表示取消hardlimit,第二个0和第三个0表示取消softlimit,normal client默认取消限制,因为如果没有寻问,他们是不会接收数据的。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对于slave client和MONITER  client,如果client-output-buffer一旦超过256mb,又或者超过64mb持续60秒,那么服务器就会立即断开客户端连接。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
#对于pubsub client,如果client-output-buffer一旦超过32mb,又或者超过8mb持续60秒,那么服务器就会立即断开客户端连接。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redis执行任务的频率为1s除以hz。
hz 10
#在aof重写的时候,如果打开了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开关,系统会每32MB执行一次fsync。这对于把文件写入磁盘是有帮助的,可以避免过大的延迟峰值。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2、Reids的数据持久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DB方式

对内存中数据库状态进行快照

RDB 方式:将 Redis 在内存中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磁盘里面,RDB 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通过该文件可以还原生成 RDB 文件时的数据库状态(默认下,持久化到 dump.rdb 文件,并且在 redis 重启后,自动读取其中文件,据悉,通常情况下一千万的字符串类型键,1GB 的快照文件,同步到内存中的 时间是 20-30 秒)

RDB 的生成方式:
1)执行命令手动生成

有两个 Redis 命令可以用于生成 RDB 文件,一个是 save,另一个是 bgsave
save命令会阻塞 Redis 服务器进程,直到 RDB 文件创建完毕为止,在服务器进程阻塞期间,服务器不能处理任何命令请求
bgsave 命令会派生出一个子进程,然后由子进程负责创建 RDB 文件,服务器进程(父进程)继续处理命令请求,创建 RDB 文件结束之前,客户端发 送的 BGSAVE 和 SAVE 命令会被服务器拒绝

2)通过配置自动生成

可以设置服务器配置的 save选项,让服务器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执行一次 bgsave 命 令,可以通过 save 选项设置多个保存条件,但只要其中任意一个条件被满足,服务器就会 执行 BGSAVE 命令

例如: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那么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BGSAVE 命令就会被执行
服务器在 900 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 1 次修改
服务器在 300 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 10 次修改
服务器在 60 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 10000 次修改

**注:
1.在哪里启动Redis,哪里就会生成dump.rdb备份文件。
2.采取Rdb方式备份, 数据容易丢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DB操作的优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OF方式

  • AOF持久化方式在 redis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开启该方式。
  • AOF:把每条命令都写入文件,类似 mysql的 binlog日志
  • AOF方式:是通过保存 Redis服务器所执行的写命令来记录数据库状态的文件。
  • AOF文件刷新的方式,有三种:

appendfsync always
每提交一个修改命令都调用 fsync刷新到 AOF文件,非常非常慢,但也非常安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都调用 fsync刷新到 AOF文件,很快,但可能会丢失一秒以内的数据
appendfsync no
依靠 OS进行刷新,redis不主动刷新 AOF,这样最快,但安全性较差
默认并推荐每秒刷新,这样在速度和安全上都做到了兼顾

  • AOF数据恢复方式

服务器在启动时,通过载入和执行 AOF文件中保存的命令来还原服务器关闭之前的数据库状态,
具体过程:
**载入 AOF文件
创建模拟客户端
从 AOF文件中读取一条命令
使用模拟客户端执行命令
循环读取并执行命令,直到全部完成
如果同时启用了 RDB和 AOF方式,AOF优先,启动时只加载 AOF文件恢复数据**

第五章 使用JedisAPI操作redis

Redis支持各种客户端API,选中相应的即可进入对应语言的api

一 Jedis操作单机版

创建Maven项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添加Jedis坐标

在pom.xml中添加Jedis的坐标,自动下载相关jar包

 <dependencies>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redis.clients/jedis -->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9.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创建相关的方法

public void Test() {
        Jedis jedis = new Jedis("192.168.179.131", 6379);
        String result = jedis.set("filed", "value");
        System.out.println(result);//ok
        String filed = jedis.get("filed");
        System.out.println(filed);//value
        System.out.println("---------------------------");
        Long rest = jedis.hset("student", "name", "chy");
        System.out.println(rest);//0
        String name = jedis.hget("student", "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chy
        //关闭Jedis
        jedis.close();
    }

二 JedisPool的使用

创建相关的方法

/**
     * 使用连接池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JedisPool() {
        //创建连接池
        JedisPool pool=new JedisPool("192.168.179.131",6379);
        Jedis resource = pool.getResource();
        String filed = resource.hget("student", "name");
        System.out.println(filed);//chy
        pool.close();
    }

三 JedisCluster操作集群

相关代码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Cluster;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

public class TestJed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TestJedis testJedis = new TestJedis();
        //testJedis.Test();
        //TestJedis.testJedisPool();
        TestJedis.TestJedisCluster();
    }
    
    
    public void Test() {
        Jedis jedis = new Jedis("192.168.179.131", 6379);
        String result = jedis.set("filed", "value");
        System.out.println(result);//ok
        String filed = jedis.get("filed");
        System.out.println(filed);//value
        System.out.println("---------------------------");
        Long rest = jedis.hset("student", "name", "chy");
        System.out.println(rest);//0
        String name = jedis.hget("student", "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chy
        //关闭Jedis
        jedis.close();
    }
    
    /**
     * 使用连接池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JedisPool() {
        //创建连接池
        JedisPool pool=new JedisPool("192.168.179.131",6379);
        Jedis resource = pool.getResource();
        String filed = resource.hget("student", "name");
        System.out.println(filed);
        pool.close();
    }
    
    /**
     * 使用集群
     * @throws IOException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JedisCluster() throws IOException {
        //创建HostAndPort,代表集群中的一个节点
        HashSet<HostAndPort>nodes=new HashSet<HostAndPort>();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168.179.131", 8001));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168.179.131", 8002));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168.179.131", 8003));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168.179.131", 8004));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168.179.131", 8005));
        nodes.add(new HostAndPort("192.168.179.131", 8006));
        JedisCluster jc=new JedisCluster(nodes);
        //创建Jedis对象
        Long i = jc.hset("student", "bzcxy","chy");
        System.out.println(i);
        System.out.println(jc.hget("student", "bzcxy"));
        //关闭集群
        jc.close();
    }
}

第六章 RedisDesktopManager的安装与使用

**1、下载,直接安装,非常简单
2、新建连接,连接名、主机、端口号、作者(可省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双击连接名,即可进入管理界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WQt829TtgHke6pmwV89eQ
提取码:mftb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1. redis-3.0.0.tar.gz,redis-3.0.0.gem分享至百度云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Redis实现在线游戏积分排行榜
本场景将介绍如何基于Redis数据库实现在线游戏中的游戏玩家积分排行榜功能。
云数据库 Redis 版使用教程
云数据库Redis版是兼容Redis协议标准的、提供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服务,基于高可靠双机热备架构及可无缝扩展的集群架构,满足高读写性能场景及容量需弹性变配的业务需求。 产品详情: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vstore &nbsp; &nbsp; ------------------------------------------------------------------------- 阿里云数据库体验:数据库上云实战 开发者云会免费提供一台带自建MySQL的源数据库&nbsp;ECS 实例和一台目标数据库&nbsp;RDS实例。跟着指引,您可以一步步实现将ECS自建数据库迁移到目标数据库RDS。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免费ECS&amp;RDS资源,30分钟完成数据库上云实战!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cenario/51eefbd1894e42f6bb9acacadd3f9121?spm=a2c6h.13788135.J_3257954370.9.4ba85f24utseFl
相关文章
|
13天前
|
移动开发 NoSQL 网络协议
Redis 管道技术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14 3
|
26天前
|
缓存 监控 负载均衡
如何解决Redis热点Key问题?技术干货分享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在Redis的使用过程中,热点Key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性能瓶颈。热点Key指的是那些被频繁访问的Key,它们可能导致Redis服务器的负载不均衡,进而影响整体性能。本文将深入探讨热点Key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多种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41 3
|
1月前
|
JSON 缓存 NoSQL
Redis 在线查看序列化对象技术详解
Redis 在线查看序列化对象技术详解
32 2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解决Redis缓存击穿问题的技术方法
解决Redis缓存击穿问题的技术方法
63 2
|
6月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缓存
Redis缓存技术详解
【5月更文挑战第6天】Redis是一款高性能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分布式锁等场景。其特点包括速度快(全内存存储)、丰富数据类型、持久化、发布/订阅、主从复制和分布式锁。优化策略包括选择合适数据类型、设置过期时间、使用Pipeline、开启持久化、监控调优及使用集群。通过这些手段,Redis能为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服务。
|
2月前
|
存储 NoSQL Redis
Redis 管道技术
【9月更文挑战第16天】Redis 管道技术通过批量发送命令并一次性读取响应,显著提升了与 Redis 服务器交互的性能。其工作原理包括命令缓冲、批量发送、响应接收与处理。管道技术减少了网络往返次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并使代码更简洁。适用于批量操作、高并发环境及复杂业务逻辑等场景,是优化 Redis 应用性能的强大工具。
|
2月前
|
缓存 NoSQL PHP
使用PHP-redis实现键空间通知监听key失效事件的技术与代码示例
通过上述方法,你可以有效地在PHP中使用Redis来监听键空间通知,特别是针对键失效事件。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缓存策略,及时响应键的变化。
92 3
|
2月前
|
存储 NoSQL Redis
10)Redis 的管道技术
10)Redis 的管道技术
44 0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NoSQL Go
PHP转Go系列 | ThinkPHP与Gin框架之Redis延时消息队列技术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7天】在从 PHP 的 ThinkPHP 框架迁移到 Go 的 Gin 框架时,涉及 Redis 延时消息队列的技术实践主要包括:理解延时消息队列概念,其能在特定时间处理消息,适用于定时任务等场景;在 ThinkPHP 中使用 Redis 实现延时队列;在 Gin 中结合 Go 的 Redis 客户端库实现类似功能;Go 具有更高性能和简洁性,适合处理大量消息。迁移过程中需考虑业务需求及系统稳定性。
|
4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NoSQL
Redis 与 Scrapy:无缝集成的分布式爬虫技术
Redis 与 Scrapy:无缝集成的分布式爬虫技术